應邀去廣州藝術博物院參加一位著名畫家舉辦的山水畫展,在金碧輝煌的展覽大廳里,我仔細欣賞著這位畫家的山水畫。他的山水畫有的潑墨如云,大開大合,壯麗瑰異,氣勢雄闊;有的水暈墨章,淺絳山水,或小橋流水,或大漠孤煙,一片靜謐和荒涼。我仔細觀察,還發現一個獨特而有趣的現象:他的每一幅作品幾乎毫無二致地留出大量的空白地方,虛實疏密,恰到好處。我問另一位畫家朋友:“此留大量空白所為何意?”這位畫家朋友告訴我:“留白是一個杰出畫家區分于普通畫家的最重要的藝術分水嶺和審美高下標尺,很多畫家處理得不好,要么畫面實景鋪得滿滿的,看似豐富飽滿,實則過了,無美感可言;有的留白留得不是地方,影響了藝術感染力和氣勢效果,留下遺憾。正確的留白,可以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讓藝術作品產生無限的張力和吸引力……”他的話,一下子讓我茅塞頓開,感悟良多。
繪畫藝術需要這種“留白”空間,寶貴的生命何嘗不需要這樣的“留白”呢?
我突然想起去年此季節,一位當律師的朋友,由于每天把自己的行程排得滿滿的、精神繃得緊緊的,最終生命停擺在43歲的年齡上。想一想,他在去世的前幾天還到過我的辦公室喝茶,眉飛色舞地大談人生的下一個宏偉計劃和手頭上正緊鑼密鼓準備的各項工作。我當時關切地說:“你不要太勞累,悠著點!”誰知他說:“沒事,我早晚堅持體育鍛煉呢!”我說:“主動鍛煉和主動休息不是一回事,鍛煉是激活細胞,而休息是讓細胞休眠,蓄能凝神,功用不一樣,不能用鍛煉代替休息。”他不以為然,認為長達數年的“連軸轉”后已形成自己的處事風格和生活習慣,挺好的,無須調整。沒想到,透支的健康,終于以寶貴的生命作抵押,英年早逝,真是惋惜!
古人云:“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生命需要豐富多彩,需要拼搏進取,也可以飽滿豪邁,意氣風發。但是,做人做事千萬不能過度過限,不能無節制地“耗盡油燈”。應適當給生命留出一點空白,固本培元,凝神聚氣,這是生命本身的需求,如同高明的畫家“留白”一樣,蘊藏著一種高超的藝術處理智慧。
留白,是畫家的藝術,也是每一個人生命的藝術。諸如金錢、榮譽、地位、志向、家庭、職稱、權力、房子、車子等,都是可以再生的,唯有生命不可復制、不可重來,折斷了就形同“一次性永遠攤銷完畢”,孰重孰輕,相信每個人心中自會有答案。
給生命留白,既要有淡然看待人生的一切得失成敗的心態,又要有榮辱不驚、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從容不迫的定力,還要有不盲從、知足常樂、知止惜福的情懷。不要被世俗的物質功利所裹挾,疲于奔命,忙于應付,工于各種算計。要超然于物外,享受生命本該擁有的一份恬淡心情和安逸時光,在獨處或閑暇中細細品味生命的真諦和人生的曼妙。
留白與虛度人生、浪費光陰是兩回事。留白是有張有弛、有密有疏的奮斗方式,不是叫人耽于享受和享樂、不思進取。留白的方式很多,例如,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靜心聆聽一段美妙的音樂,心無旁騖地閱讀一本書,慵懶地睡一個長覺,與家人暢快交談和享受美食,約三五知己品茗交談,進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像行云流水般瀟灑自然,不急不緩,虛實相間,恰到妙處。總之,希望大家別把生命之弓繃得太緊。善待自己,留有余地,讓生命保持鮮活、豐沛和長久,這才是人生最終極的真正的成功。